全媒体嘉年华持续火爆 主舞台与展位精彩联动
主持人:正在水西公园举行的“焕动全城·当燃海河”天津融媒体粉丝节持续火爆。主舞台的视听盛宴与各频道展位的特色互动交相辉映,数万受众粉丝齐聚现场,实现温暖的双向奔赴。来听记者田晓曦的报道。
主持人:正在水西公园举行的“焕动全城·当燃海河”天津融媒体粉丝节持续火爆。主舞台的视听盛宴与各频道展位的特色互动交相辉映,数万受众粉丝齐聚现场,实现温暖的双向奔赴。来听记者田晓曦的报道。
往前推三十多年,他每天准点走进演播室,念完提词器还能改口误,几乎没有失手。那时候外界夸他的嗓音清亮,他只说,播新闻就是把字念对,不必加花。
9月28日,由长春广播电视台FM88.0、FM99.6、FM90.0和长春市朗诵协会主办的全国金话筒朗诵大赛吉林省总决赛落下帷幕。长春人文学院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6名学生参赛,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出色的现场表现,荣获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7
消息一出,微博直接爆了。12月18号,央视内部名单流出,她的名字排在主持候选第四位,旁边备注:正接受播音特训。
董倩1995年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后进入央视,先在《焦点访谈》当编辑,后来主持《东方之子》《新闻调查》《新闻1+1》等节目。
53岁还像38岁,异地19年刚团聚,儿子拿科技奖,自己又要去卡塔尔说阿拉伯语——劳春燕把“中年危机”四个字直接撕了。
坦白说,有时一句话就能将人推倒舆论旋涡。董倩这名字曾是央视的“铁面记者”,但现在竟成了很多人眼里的“冷酷提问机”。26年工龄,北大学霸,金话筒获得者,说简历平稳不好是有道理的,可没想到她会由于一些问题被全网喊“离去主持界”?
秦韵筝是陕西铜川人,中共党员,2024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还曾获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出镜记者大赛冠军。她曾任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团浙江传媒学院朗诵团主要负责人、金话筒宣讲团成员等,参与过40余项
2025年的央视新闻中心里,梳着标志性背头的康辉正在审阅播出稿件,作为新闻播音部主任,他的人生履历堪称完美。从《新闻联播》主播到国庆阅兵解说,这位"国脸"主持参与过所有重大新闻报道。在同事眼中,他是22分钟超长口播零失误的"定海神针";在观众心里,他是新闻权威
《读中国》带着观众翻阅华夏大地的壮丽山河与千年文明,领略祖国的壮美身姿;《17岁少年,扛起家国担当》用激昂的话语,向观众诠释何为少年意气、何为责任如山;《铁骨忠魂映琼崖》以声情并茂的演绎,深情歌颂在琼崖热土上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丰碑的革命先烈;《爆米花的回忆》带观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当年可是火遍大江南北,李湘和其他主持人一起,陪伴着无数观众度过了一个个欢乐的周末。她在节目中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能轻松地调动现场气氛,让观众们捧腹大笑。就像有一次节目中的游戏环节,李湘那搞怪的表情和动作,简直让观众笑到肚子疼,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
何婕逆袭史:从地下通道“摇滚姐姐”到新闻一姐,婚姻比电视剧还精彩。说起东方卫视的何婕,上海观众肯定不会陌生。她站在台上就有种把控全场的气势,哪怕是最硬核的时政新闻,从她嘴里出来都透着点人味。可你绝对猜不到,这位让大家觉得气场两米八的女主播,20年前还是地下通道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每晚七点,只要那个厚实沉稳的声音一出来,心里就特别踏实——说得没错,他就是潘涛。
党报评论为时代而评、为发展而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评论必须打头阵。党报评论员,如何握好金话筒;党报楷体字,如何写好大文章,是一道共同考题。
9月11日,第六届广州国际智慧物业博览会在广州保利博览馆隆重开幕。作为大湾区综合物业管理的龙头企业、广州市物协会长单位,越秀服务在本次展会再次精彩亮相。越秀服务执行董事、行政总裁,越秀物业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辉也在展会首天的主论坛上发表了“用心用情,未来已来”
说到董卿,大家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词是什么?春晚?金话筒?还是《朗读者》里那个穿着旗袍、眼神温柔的女人?这个从上海走出来的姑娘,硬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在央视这个高手如林的地方,杀出了一条血路。她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从早期主持《相约星期六》的邻家姐姐,到后来
近日,西部计划志愿者怀着崇敬之心,拜访了党龄逾五十载的老党员王珍芝奶奶。年过古稀的王奶奶精神矍铄,胸前的纪念章熠熠生辉。谈起入党初心,她依然激动不已:“那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红色记忆,在她深情的讲述中缓缓流淌,浸润志愿者们的心田。
近日,西部计划志愿者怀着崇敬之心,拜访了党龄逾五十载的老党员王珍芝奶奶。年过古稀的王奶奶精神矍铄,胸前纪念章熠熠生辉。谈起入党初心,她依然激动不已:"那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红色记忆,通过她深情的讲述,缓缓流淌进志愿者们的心田。
声音架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表达让思想得以传播。但如今,当人工智能的声波精准穿透传统话筒,当虚拟面孔出现在曾经只属于“人”的演播台,那道曾经照亮过无数人梦想的光,是否还能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指引方向、照亮梦想呢?